6月13日,《陕西日报》教育版以“’巾帼标兵‘这样’炼成‘”为题,刊发了学校以工匠精神铸魂育人的经验做法,以及优秀校友蔡玲玲事迹。现将全文转载如下:
“巾帼标兵”这样“炼成”
蔡玲玲在参加技术比武。 本报通讯员 张霖摄
本报记者 郭妍 通讯员 张霖 司奎超
6月5日下班后,安康工务段巴山桥隧车间职工蔡玲玲,又一次打开了母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微信公众号。虽然毕业多年,蔡玲玲仍关注着陕铁院的发展。
2016年,21岁的蔡玲玲从陕铁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。应聘到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后,她被分配到安康工务段巴山桥隧车间工作。
“我和巴山特别有缘分。”蔡玲玲笑着回忆起自己的校园时光。
在陕铁院的巴山广场上,有一个3米多高、用铁路废旧材料制成的巴山鼎。这个巴山鼎是2013年11月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安康工务段向陕铁院赠送的,寓意着校企双方以诚实守信的育人理念携手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。蔡玲玲与安康工务段巴山桥隧车间的缘分似乎就从那时开始。
“我和同学们参加了巴山鼎的捐赠仪式,聆听了安康工务段巴山桥隧车间工人师傅的宣讲,被他们几十年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、务实创新的精神所感动,当时就产生了去巴山工作的想法。没想到,3年后我真的成为一名安康工务段巴山桥隧车间的职工。能与当时宣讲的师傅成为同事,我感到特别荣幸。”蔡玲玲告诉记者。
“新生入学第一课便是参观学校建设的中国铁路发展史馆。在了解了国家铁路的前世今生后,爱铁路、献身铁路成为每个学生的心愿。”陕铁院党委书记焦胜军告诉记者。
选择了铁路事业就意味着奉献。长期以来,陕铁院依托铁路行业背景,挖掘铁路文化资源,发扬“严字当头,铁的纪律”的优良传统,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。同时,学校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,在教学育人中融入行业标准、岗位职责、操作规范、典型案例,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匠心,锻造爱岗敬业、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。
校园内,代表着“无私奉献、艰苦奋斗”的巴山鼎和曾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架桥机、以国内铁路干线命名的青藏路等校园内部道路,成为一个个体现工匠精神文化符号。
到工作岗位后,蔡玲玲一丝不苟地用实干践行着工匠精神。“德修身,技立业”是陕铁院的校训,号召同学们吃苦奉献、拼搏争先、秉持匠心、锤炼匠艺、敬业爱岗、追求卓越,在工作中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。蔡玲玲牢记着校训。
近年来, 陕铁院积极开展“远学大国工匠 近学身边榜样”活动,先后邀请王庭虎、窦铁成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劳动模范到学校作报告,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、劳模精神。同时,该院在教学上将专业课教授的技能和企业一线作业项目紧密结合,保证了学生所学即所用,一到单位就能快速上手。
“蔡玲玲学习刻苦,能够认真钻研专业知识。她个子小能量大,进行实训项目的时候跟男同学比着干、抢着干,让人印象深刻。”蔡玲玲的专业课老师周永胜回忆起她在校时的表现说。
刚工作时,为了尽快掌握业务技能,蔡玲玲白天熟悉设备,晚上抽空学习专业知识。每年春检和秋检,上山排查危石是桥隧工的一项重要任务。为了完善山头病害资料,蔡玲玲参与了一次又一次搜山作业。每次搜山作业一个来回要走3万多步,耗时近5小时,可即使脚已磨得红肿,她也从不吭声,坚持完成任务。她用女孩子特有的细心精心绘制“排危地图”。山上哪里的石头容易剥落、哪些石头出现裂纹,她都一一标注下来。
“大多数女娃儿不喜欢干风吹日晒的活。蔡玲玲和别的女娃儿不太一样。本来,工区给她安排了室内的工作,可她坚持要到现场学业务,这几年进步飞速。”工长周洪喜对蔡玲玲的工作非常认可。
在2020年安康工务段桥隧工技能竞赛中,作为唯一的女选手,蔡玲玲取得第三名的成绩,并获得技术能手称号。2021年,她被提拔为工区副工长,成为安康工务段唯一的女工长。2023年3月24日,蔡玲玲获得了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”称号。作为新一代巴山铁路人,她让青春芳华在巴山绽放。
在工匠精神的培养和熏陶下,像蔡玲玲一样,越来越多的陕铁院学子,走上工作岗位勇挑重担,奋战在铁路一线建功立业,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。“今后,我们将继续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铁路时代新人,让匠心筑梦、成就精彩。”陕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新闻链接:https://esb.sxdaily.com.cn/pc/content/202306/13/content_811098.html